你的位置:麻将胡了经典规则怎么玩 > 新闻动态 > 景州满瓢壶:闲对茶经忆古人,一瓢藏尽岁月深
景州满瓢壶:闲对茶经忆古人,一瓢藏尽岁月深
发布日期:2025-08-17 07:59    点击次数:63

图片

案头置一壶,茶烟袅袅间,便勾连起古今茶事。这把由范军平制壶、李昌鸿大师陶刻的“景州满瓢”,以“閒對茶經憶古人”为引,将石瓢的经典韵致与紫砂的雅趣哲思熔铸于一器,堪称当代紫砂文人壶的佳作。

图片

一、形韵:石瓢风骨,满而不盈

石瓢壶自曼生创制以来,便以“刚劲中见圆润,简约中藏巧思”为精髓。此壶承袭石瓢脉络,却又不拘泥于传统——壶身丰润饱满,线条流畅如行云,虽称“满瓢”,却无臃肿之态,反显张力十足。短粗壶嘴微翘,出水爽利;半圆形壶把环抱壶身,贴合手型,人体工学与美学在此悄然统一;壶盖上的圆形提手圆润饱满,轻叩即开,细节处见匠心。壶底三支脚稳如磐石,托举壶身于案,似古贤独立,自有一份从容气度。

图片

二、泥料:老矿底槽,岁月淬炼

壶身泥料为5号井老料底槽青,此泥产自黄龙山深层矿脉,经数十年陈腐,泥质温润如脂,色泽深沉内敛,似有古玉般的宝光。观其肌理,砂粒隐现而不粗粝,养壶后更易包浆,透气性与适茶性皆为一流。执壶在手,温凉相宜,既有紫砂“方非一式,圆不一相”的灵动,又因老料的沉淀,添了几分“阅尽千帆”的厚重感。

图片

三、刻绘:竹影诗心,刀笔传情

此壶最动人处,在于李昌鸿大师的陶刻。壶身正面,“閒對茶經憶古人”七字以古朴字体镌刻,刀锋入泥三分,线条如铁笔勾勒,既有书法的笔意,又有金石的刚健。“閒”字疏朗,“憶”字沉郁,字口崩裂如天然风化,与壶身的泥色浑然一体,似是从壶中自然生长而出。若细观,壶身另一侧还隐现劲竹刻绘——竹枝遒劲,竹叶纷披,刻痕深峻,意境幽远。竹为君子,茶为清友,二者并置,暗合“竹雨松风琴韵,茶烟梧月书声”的雅趣,更添“闲对茶经,追思古人”的文人情怀。

图片

四、底款:匠心得证,岁月留痕

壶底钤“范军平制”四字方印,简洁利落,是其制壶功底的自信印证;壶身刻款“甲午 昌鸿书”,则点明了创作时间与陶刻者的身份。范军平制壶,重“工”更重心,一把石瓢在他手中,从打泥片到围身筒,每一道工序皆严守传统,却又不失创新;李昌鸿大师陶刻,刀随心动,字与壶合,既见技艺之精,更显文化之厚。二者合作,可谓“匠”与“艺”的完美交融。

图片

结语:一瓢茶事,千年文脉

茶凉人未去,再看这把“景州满瓢”,壶身的刻痕与竹影依然清晰,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跨越古今的对话:古人煮茶读经,今人持壶品茗,不变的是对雅致生活的追求,是对文化传承的坚守。这把壶,不仅是泡茶的器皿,更是一方承载岁月的“文化容器”——闲时对坐,轻注沸水,看茶烟漫过“閒對茶經憶古人”,便觉古人未远,茶事正长。

图片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相关资讯